1618到1648年,欧洲各国为反抗霸权、争夺利益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“三十年战争”。如今,一场新的不见硝烟的“三十年战争”正在上演,虽然它不会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,但对人类未来的重大意义却不容忽视,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全球范围内能源竞争日益加剧。《卫报》称,21世纪后半叶,谁能主宰世界能源供给,谁就能够最终决定人类在未来几十年中生活和工作,并因此获得巨额利润。
这场战争为什么会持续三十年呢?因为三十年正是一些“实验室”能源,如氢能、纤维乙醇、潮汐能、藻类燃料和先进核反应堆技术,从理论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的周期。同时,由于存量枯竭,再加上人们对碳排放增长引发的担忧,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可能会直线下降。
然而,世界各大能源公司未来的命运亦不可知。如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、雪佛龙石油公司、埃克森美孚石油以及英荷壳牌集团等企业,产业转型可能带来许多不同的结果。一些企业不得不接受新经济模式,通过生产可替代能源产品对新兴市场进行垄断;而另外一些将可能面临破产或被其他竞争对手兼并;与此同时,新企业将不断出现,在财富和地位上赶超先前的石油巨头。
文章称,在这一过程之中,各国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。一些国家选择在现有能源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技术,另外一些则不断在全球范围内争夺能源储备和市场。充足的能源供给是国家安全的根基,因此未来各国在争夺石油、天然气或锂和镍(生产电动汽车)的过程中,很可能会引发武力冲突。
当这动荡的三十年结束时,新的世界格局或将出现,进而实现着能源的自我管理。同时,由于现有能源系统不可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的需求,各国对能源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。除非有新的可替代能源系统出现,否则全球将可能遭遇人类目前无法想象的环境灾难。
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数据,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87%,其中石油占33.6%。《卫报》文章称,要在未来三十内中维持该水平几乎不可能,这是因为石油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。多数分析师的研究显示,传统石油产量将在未来数年内达到峰值,并在随后不可逆转地下降。到2041年,石油供给将远无法满足今天33.6%的能源需求。另外,气候变化的加快将带来更多气候灾难,迫使各国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,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,从而降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。
然而,不论竞争的结果如何,三十年后,地球都将是另外一番景象:气温升高、灾害性风暴多发、土地大量减少。世界各国届时都将被迫严格控制碳排放,并消减化石能源的使用。一些经济富裕的地区仍然可以负担得起石油消费,但石油将不再是最主要的能源。谁也无法预测这场能源“三十年战争”的结果将会如何,胜利者是谁,失败者又是谁,或者哪种能源形式将在2041年主宰人们的生活。